能删掉的那些都不是刻骨铭心

我把我网站后台打开,啪啪啪敲键盘。

朋友路过的时候瞟了一眼,很刻意地模仿台湾腔问:这四审磨?

然后他看到“张惠妹”三个字,大概猜到了我写的内容,说你昨天不是在公众号发过了吗。

是发过,但是公众号和网站是两个地方,当然不能发完全一样的内容啊,总要有区别。我话还没说完,朋友就盯着我的眼睛,翻了一个很白很白的白眼,一字一字地念:荸、荠。然后还转过头跟旁边一脸疑惑、在问怎么了怎么了的朋友说,你知不知道他有多婊,同一件事,公众号和网站他还要发不一样的内容!有多婊!

说得好像是我做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我现在还保持更新状态的账号有五个:豆瓣号、微博号、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网站。这五个平台账号都是我亲生的,必然就有一个我偏心的,就是网站。花的钱不多,在上面花费的精力最多。其次是豆瓣,接着是微博,最后是朋友圈和公众号。

朋友圈和微博两兄弟的个性最相似,豆瓣跟前两兄弟有不同也有相同。不同地方在于豆瓣除了文字内容,还有专门的主题相册,其余两个地方没有。相同的地方在于三个号都会时常发布纯文字内容,你可以说是鸡毛蒜皮的生活牢骚,也可以说是言之无物的心灵鸡汤。我尽量不在三个地方说同一段话。我不是要扮演三个不同的角色,一个文艺,一个活泼,一个知性,不是这样的目的,我只是不想同时关注了这三个号的人,被同一段话骚扰三次,不喜欢一句话发三遍。话说一遍就够了,不管有没有人在乎。在任意一个账号说都一样,都是我的想法,都有我的性格,都不在乎谁看到谁看不到,都没有太深的意义。

所以我经常把发过的句子删掉。朋友圈删得最多,几乎删光了,删到很多人以为我屏蔽了他甚至删了好友。豆瓣不怎么删,因为发布的内容本来就少。删微博的频率介于两者间,有时加个几分钟删的标签,时间一到,微博自动就帮我删了。

你问我既然要删,为什么还要发。反过来想,反正都要删,为啥不发。这个行为的起因,是有一阵往回翻自己账号的时候觉得说的话很无聊,开始有选择性地删,删着删着就上瘾了,成了一种爱好,定期来一发。想说话,又不想让人听让人记,连自己也不要记得。

公众号的诞生是因为网站没有客户端没有APP,朋友说弄个公众号方便手机阅读。一开始,图省事,我就直接从网站上复制粘贴要发布的文字过来,久了觉得这样做太无聊,然后开始做一些调整。不管怎么说,心思还是偏向网站的,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公众号的文章常常是初稿,发布之后,第二天再看,会发现一些原本想说又没说到的细枝末节,或是写的时候没想起现在突然想起了的剧情,觉得不补充不行,于是在网站后台加一些细节,调一下顺序,删一些不合适的,发布一篇最终版。

就跟考试、面试、吵架一样,考完、面完、吵完,总觉得当时没有发挥好,再来一次一定会更好。可惜往往根本没有第二次机会。幸好写东西还可以改,那我就在这些地方,多给自己一些机会。

对了,还有一个类似干儿子的存在:instagram号。发一些拍摄身体的照片,常常半年也发不了一张新的,就不值多说了。

发布者

棒棒

你们需要快乐地生活,而我不。

4 thoughts on “能删掉的那些都不是刻骨铭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