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小学写作文的时候,会写“脑子里有两个声音,一个声音在说,另一个声音在说”,基本上一个回合就吵完了架,最后正义和勤奋总是能战胜邪恶与懒惰。
原来身体里真的住了两个相反的人,但不是勤奋小人和懒惰小人,我身体里只有懒惰小人,也不是正义小人和邪恶小人。
两个人是观念角度上的对立。就叫它们汤姆和尖锐。假如汤姆遇到了知音,他就闭嘴,那么尖锐就出来反对几句,完全无视汤姆的存在。反过来也一样。
有时候会导致我有点精神错乱,忘记了自己的本心是什么。明明本心是站在汤姆那边,尖锐非要出来表现一下,搞得好像我很赞同尖锐似的。实际上我相对更同意汤姆。尖锐出场是为了反驳而反驳,就像一个接受了任务的辩手,完成辩的任务比表达本心更重要。
汤姆常希望把每一句都说明白,希望听的人理解到的意思,跟它想表达的意思保证一致。尖锐就不,尖锐觉得自己知道就行,不要费老大劲儿去解释,听不懂算球。人们转述同一个事件都会越传越离谱,更不用说转述思想。比如我说我想吃冰淇淋,听的人甚至会以为我饿了。人与人之间有太多可以歪曲、误会的地方。
汤姆和尖锐都有道理,各自抓住了毛巾的一边往自己的方向扯。毛巾怎么会只有一边呢,事情怎么会只有一个角度呢。
大多数时候,我的反调不唱出来,别人听不见,就像棉花糖,在水里过一下就没了。那个水就是我的脑海。别人根本不知道原来我有那么多反对的话,表面上我特别nice,感觉我inner peace,其实我内核很耐撕,而内核,就算撕开我衣服也是不容易看到的。
去年初,很多个人陆续开了公众号,我身体里的尖锐就想吐槽:“阿猫阿狗都能出书,让猪啊龟啊产生了幻觉,以为自己也能写,想做大号指点人生、点评社会、炮制鸡汤、哗众取宠,也不掂量有没有能耐,连‘的得地’该怎么用都分不清就想红要粉丝。”后来有别的公众号出来吐槽,我身体里的汤姆唱起了反调:“几年前人人不都写博客开微博么,那时就有各种矫情文、鸡汤文、治病文,换了个平台而已,人家爱写怎么了,又不要你给钱,还不让写了。”通过针对不同的对象,汤姆和尖锐得到了和平共处,各自尊重理解。有人对公众号文章嗤之以鼻,有人喜欢那些文章,都合情合理。毕竟,在感观世界通行的标准是:自己喜欢的,是品位是档次,别人喜欢的,是低俗是装逼。
克制的表达,群众觉得很无趣,谁要看你扮演理客中当老师讲道理。冲动地说出来,带了情绪,大家会觉得感性有共鸣,刻薄被认为是种幽默,贬损跟自己无关的人能引观众发笑,这是喜剧原理。
我一般选择不说,说也说得很克制。汤姆和尖锐都能理解这个世界,都能理解对方。跟你想法相同的人,不需要听你滔滔不绝地说,而跟你想法相反的人,你说再多他也听不进去,你根本说服不了。假如能说服,汤姆和尖锐早就合二为一了。
很多人的身体里,要么只住了汤姆,要么只住了尖锐。人只有一个立场,人都有偏见。同时拥有汤姆和尖锐,是一件好事,只要你能看到别人话语里不严谨的地方,两个小人就会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聪明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到对立的思考,对事情的认知得到补充或修正,这时候,两个小人寄居的主体,就不再盲目且急切地要表达自己,他知道自己的观点不重要,知道现在看到的,很可能太片面、太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