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偏爱根据真实事件创作的小说和电影。
电影打出“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这行字,相当于加了特效和滤镜,等于我喜欢的人对我说你要去看快去看,那我不仅真的会看,连看它的眼神都会带点光环。
真实的才精彩,编造的比不了,不在一个档次。真实的生活故事,精彩度最高我能给十分,纯虚构的生活段子,我最多给五分,再多就勉强了。
我喜欢真实,哪怕它残酷,它丑陋,它太直接。八卦好看好听好玩,因为它是真的,假消息不是八卦,那是造谣。很多人都误会了,八卦这个词常被乱用。最好的八卦,是你认识的人,亲嘴讲他的八卦,精彩度能涨几十个百分点,玉米粒儿马上变成爆米花儿,你说是不是。
所以说,对号入座是种巨大的乐趣。对,我在说我写的,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当事人,当事人亲嘴说的,跟专柜代购一样,可验真。
政治是八卦,新闻是八卦,社会事件是八卦,聊天闲扯是八卦。我不喜欢炒作的东西,智商高的都不会喜欢,你喜欢吗。有人喜欢是因为他傻,他信以为真。看,这也说明了真实才是精彩。
而在这部分电影中,我更偏爱人权斗争故事。
情色性爱片虽然写实、热血,但场景、内容单一,电影讲究的“故事性”,它只做到了后面三分之一,前面三分之二都做得不够,看的时候没法热泪盈眶,只能局部热血。
体现个体自我认同、感情经历的电影,能引起我共鸣的地方,不太多,不够有力量,原因大概是在我身上,从自我认知到自我认同,我没经历过煎熬,或者说,我的青少年时期,其他方面的煎熬转移了在性取向方面的注意力与挣扎,让我无暇思考自己是否变态,我毫无迟疑就接受了同性恋的身份属性,我对同性的冲动,跟异性恋患者对异性的渴望一样原始,一样与生俱来。我知道很多人运气没我好。
想做一个电影清单,单子上是清一色的人权斗争电影。搜索了一下,这方面的电影不多,讲述的故事集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美,《米尔克》《天佑鲍比》《维托》《平常的心》《骄傲》《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后面四部背景都出现了八零年代艾滋被发现初期的社会。希望见多识广的你能补充这个单子,或者问问你的朋友,看他有没有别的推荐。更希望未来能在单子上看到华语电影的身影。可能已经有过反映这二十多年国内同志人权改善的电影,我头发少见识短没看到,欢迎你补充。
这些电影总能让我燃。真实的斗争历史能被拍成别人家的电影,又远又近。别人家的斗士一点点改变生存的环境,别人家有领袖有团队有政治有群众,别人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功。而我们的路太漫长,不是行走在刀山火海的艰难困境,如果是刀山,我们能磨平利刃,如果是火海,我们能浇熄烈焰,我们更像是踩在云上,没有一条成形的路,下脚不知如何使力。
和平时期,年轻人普遍更关心性爱与名牌,享受物质生活,嘴上抱怨几句,转发资讯就是对历史最大的参与。历史的河流看起来风平浪静,没有激流与漩涡,每个人都被暗流携卷,顺流而下,并相信下游会是入海口,终会抵达广阔的自由天地。
在平静的水面下,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伤口,渗出的血丝在周围晕开,消散不见。我们已经被远远甩在别人身后,深呼吸一口,扎一个猛子,使劲往前游。怎么走,走多久,我们其实并没有清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