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杭州,还有一个人让我舍不得。
他和我不在一个城市。他在隔壁那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去看他除了要花一两个小时在火车上,还要花一两个小时在地铁和公交车上。
我和他认识有五年以上的光景了,在一个已经关闭的同志网站上认识的。当时有三兄弟,我、他以及另外一个比我们都大的男生。我最小,叫他们大哥二哥。他和大哥在一个城市,有段时间见面比较频繁,听他讲起他们之间的口气,觉得他很粘大哥。后来大哥来了杭州,我在快餐店见到了他领衔游玩的同志团。
后来听二哥说,大哥不理他了,因为他做了一些让大哥不开心的事。现在和他亲的只有我了。我也没向大哥追问发生了什么,那时候连我都联系不上大哥了。
这几年里,我们真正交流的次数不算很多。我们之间没有聊诸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之类很严肃正经的话题,只是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一些顺口就来并无实意的问候:吃了没,在忙啥,这么晚怎么还不睡等等。聊几句,又说些别的,一般都是我负责拓展话题的深度和广度。他接话的频率有时快有时慢,这点跟我比较像。大概我们都把聊天当作一种消遣,闲聊闲聊,闲着才聊,不是一门心思扑在上面,不像专业人士,聊个天比上班还用心,聊的时候绝不干别的,对方稍微回慢了点就认为自己没受到应有的尊重,一气之下就断交了。这样的人不是没有,我遇到过,还不止一个。他们聊天非常专一且专注,超过他认定的时间不回复,就觉得你没道德没职业素养,走之前教训你几句后,还假惺惺地道歉说不好意思打扰你了,你先忙。搞得好像你欠了他似的,恨不得把他死命拽回来端茶倒水磕头认罪。
有段时间我频繁去上海,也没主动联络他。那时好像还没他手机号码。我有借宿的地方,自然不担心,就没想到去找他。何况我知道他和父母住在一起,不方便带父母不认识的陌生人回家过夜,不论男女。这点不像我的爸妈,他们恨不得我每天都带人回去,看到我有朋友家访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热情洋溢、激情四溅。
后来有一次聊到去上海,他说可以住在他那里了,他在外面借了房子。他还以一种埋怨的口气责怪我去上海都从来不去看他,心中没他这个二哥。我就答应了下次去上海一定找他。
有了这个承诺之后,他开始发他的照片给我看。发之前没预兆,估计凭着满腔冲动想发就发了,每次都让我觉得很突然。有时候是视频照,有时候是手机自拍;有时候用网络发,有时候用彩信发到我手机上;有时候是侧面,穿了T恤,有时候是正面免冠照,穿的工作制服。
他会问他是不是老了。
我没好意思发我[......]
. . . → Read More: 友人以上,恋人未满
观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