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由知名同志付费频道Here!出品,在HBO频道的Outfest 2007影展中收获“突出浪漫剧目奖”、2008年全球同志电影典礼的开幕电影和获奖电影。
大概这部片子打的就是浪漫唯美牌。但其实对我而言,并没有浪漫的强烈的共鸣感觉。为什么呢?因为它浪漫的表现方式是和我的现实生活没有交集的,我不爱冲浪,也不会。就像女人很美,但我无心欣赏(片子确实美)。更大的共鸣其实是以同性恋身份出场的肖恩是写小说的。我不是说我也在写,我写不出,但是写小说在生活中还蛮常见,常见到是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全民皆作。
既然是爱情片,主题都大同小异:找寻真爱,发现自我。除了这个,大概也说不出别的东西了吧。是终成眷属还是分道扬镳,都只是找寻的结果。但这部片子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同志情侣之间,多了一个小孩,不过小孩和两口子共同生活的片段演绎并不多,而且浪漫化了,只有结尾三个人在海边玩飞碟玩得不亦乐乎,不食人间烟火似的镜头,成长的烦恼啊,生活的艰辛啊,三口间的矛盾啊,通通没有提,因为那又是另外一个长篇故事了。相信蛮多同志都很向往这种吉祥三男的生活。
我一向不擅长记名字,尤其是外国人名,这点继承了我妈的传统。我妈说她不看外国片,仅仅因为记不住名字,容易被搞得稀里糊涂,分不清谁是谁,更欠扁的是,好多外国人都长了一张模子脸,看上去没啥分别,和我的审美习性相去甚远(那时候少不更事,不知道看人也要看特色器官),看片的时候,张冠李戴的事时有发生,记住了事件记不住人,等认清了身份总算开始对号入座了,戏都大结局了,剧中情节还一团乱麻,在脑海里水深火热地缠绵缠绵,扯都扯不开。
男主角内心对性取向挣扎的时候,身边的人都直接认定他已经是同志了,不是通过主人翁的口知道的,然后用无奈而坚定的语气劝他:算了吧,你是gay,你就是gay,come on,面对现实面对自己吧,快出柜,我们一点不介意。果然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我的朋友也很容易就接受了,可是我半点结都没有纠过,根本就没机会听到他们诚挚的安慰。早知道我就演一演百转千回十八弯的心路历程了。
影片简体中文译名是欲盖弄潮,有人认为这个名字太过色情,容易望文生义,误会这是部肉欲横流的片子,用肉体堆积起来的,结果不是,一个题目就毁了一部本来相当纯情的片子。我还是那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见淫。我看这个题目,内心并没觉得有任何肉欲的味道,他们不说我根本就不会往那方面联想IBM。可见我还是太傻太天真,他们想太多意太淫。说难听点,对看上去很色情的东西避之不及,这种行为有点装逼。在不了解之前不要妄下断语。不是名字色情,是他们自身问题。
小时候写多了观后感,直到现在都还心有余悸。为了体现儿时噩梦的后遗症,我决定模仿当年的文笔写几句正宗的观后感,证明我宝刀未老。虽然跟专业人士的影评比较,相形见绌,小巫见老巫,但是我还是要写,我觉得专业的不如我天真烂漫。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我记不住了,是外国的。这部电影的主人翁叫扎克,他很爱画画,但是家里穷,姐姐要打工挣钱,留下一个小儿子让他照顾。在一个男的朋友的支持下,扎克最终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当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诚心诚意地为他感到高兴。
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是扎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面空间,最主要是墙壁,练习绘画技巧。他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侄子,一边发奋图强刻苦钻研,他的一个男的朋友给了他很多灵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扎克和他姐姐吵架了,后来,扎克又和那个穿连体紧身衣的超人朋友闹翻了,他说他需要时间,他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他要的。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里也很紧张,情不自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扎克总算又振作起来了,如愿以偿考上了学校,还主动去找超人朋友道歉和好,我也松了一口气,情不自禁为他们鼓起掌来,我的感动升到了顶点。
电影里面还有扎克和他的朋友在床上脱光光玩小亲亲,好害羞哦!看他们笑得那么开心,我觉得这个游戏肯定很好玩,我改天也去找小明玩玩。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认识到坚持就是胜利。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坚持。我一定要向扎克哥哥好好学习,虽然我不会画画,但是我会写作文,而且小明也给了我很多写作灵感,我很感谢他,我不会和他闹矛盾的,我会永远和他相亲相爱。”
观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