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豆瓣上看到有人提到《当代歌坛》这本杂志,勾起了我学生时代的追星记忆。初中的时候我开始追星,那时候在镇上书报亭看不到《当代歌坛》,我常买的是《影视艺苑》、《青春之星》。前者三块左右一本。后者好像卖八块左右,隔段时间会出一期豪华版,随刊附送一张光盘,里面是一些新歌的MV,价格比平时的全纸版要贵五块钱。当时我没什么零花钱,不敢经常买这些杂志,没有见到特别喜欢的偶像不会买。
后来上高中了,县城里出现了《当代歌坛》的身影。论杂志的纸张质量、图片效果和内容,它在那几本同类杂志里是做得最好的。我的零花钱随着寄宿生活的来临而稍有增涨,尽管如此,还是不敢大手大脚地买,每次花钱都要斟酌良久。那些杂志也从最开始的一月一本变成半月一本,甚至月初月中月末各出一本,想方设法掏我们的荷包。
这样买下去不是个办法,我一人财力微薄有限。在这种危机关头,我想了个点子,就是联合班上的同学,集资买。
说到集资,其实就是我先把杂志买下来,然后拿到班上去一页一页地卖。价格不定,一般是图片彩页五毛一页,黑白页面五毛两页,中间的大开海报两元一张。有时候看行情,买一张彩页会赠送半页或者小块的新闻页。这也是需要敏锐的商业眼光的,我先大致浏览一下,看看能卖出去的多不多,如果很少,我也只好忍痛割爱放弃我要的部分;如果杂志里关于我偶像的资料非常精彩,有专访或者大量写真,别的图片资料卖不出,那我只好自认亏本也要买下来;如果可售出的图片多,市场需求大,即使没有我要的资料也要买了去倒卖。
幸好班上同学的爱好丰富多彩,口味杂,喜欢的明星多种多样,很少会有重复的,大家也不用争抢,王力宏啦古巨基啦郑秀文啦陈冠希啦杨恭如啦刘德华啦柏原崇啦泷泽秀明啦H.O.T.啦等等,各有所爱。一本杂志被分得四分五裂,一般都能卖出总计七八块,有时甚至还超出了定价略有盈余,攒起来补贴之前的亏损。这样既满足了我的收集欲望,同时也节约了多人的成本,造福了大众,将同一笔钱创造出最多的价值,真是太有才华了,亏我想得出这么经典的妙计。
所以,我最喜欢的就是《当代歌坛》的月末版,十三块一本,全是彩页,卖出二十六页就完全回本了。剩下没人买的我还可以免费赠送,做个人情。
有人觉得好好的一本杂志,撕了瓜分不是太可惜了吗?开什么玩笑,那些杂志不就是拿来撕的吗?不撕怎么能将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我把那些撕下来的图片和文字做成明星的剪报。彩图撕下来放进文件夹,零星的豆腐块文字小图资料剪下来,用胶水或透明胶粘贴在笔记本上。那些资料我现在还舍不得扔呢,存了好几本。
后来念了大学,再也没买过一本那些杂志了。因为没人跟我合伙了。一代书页零售家、枭雄就此光荣又无奈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有时候在时尚杂志上看到喜欢的偶像专访或写真,我会隔了几个月再去夜市上淘过期的买回家,十块钱两本或者三本,只需原价的十分之一,便宜多啦。对我这种跟时尚毫不沾边的土鳖来说,那些时尚杂志,不买过期的简直就是浪费钱。
观众反应